借着中国北京APEC会议和澳大利亚布里斯班G20峰会的东风,中国与各经济体的自由贸易协定(FTA)谈判势如破竹。继本月10日中韩两国元首确认中韩自贸区结束实质性谈判后,17日,对澳大利亚进行国事访问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澳总理阿博特在堪培拉举行会谈,双方共同确认实质性结束中澳自由贸易协定谈判。
八天连下两城,中国的FTA战略布局与实施正全面提速。多位业内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FTA如同滚雪球,越来越多重要协定的签署,将给后来者提供更多参照和经验,所以,接下来,中国的FTA谈判将进入更为顺畅的通道,连续敲定的自贸区谈判不仅有望倒逼中日韩自贸区谈判进程加速,更将增加中国在亚太自贸区整合中的谈判筹码。
中韩、中澳FTA 谈判接连敲定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推进“以周边为基础,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的重要部署。在此形势下,中国政府显著加快了自贸区建设步伐。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今年7月份访韩期间,与韩国总统朴槿惠就进一步努力在年底前完成两国自贸区谈判达成一致。这为两国谈判进程注入了极大动力,从而促成了中韩自贸区实质性谈判如期结束。
据了解,中韩自贸区是我国迄今为止涉及贸易额最大、综合水平最高的自贸区。中韩两国作为双边贸易额超过2740亿美元的世界第二大和第十四大经济体,“税目90%、贸易额85%”是相当高的货物贸易自由化水平。在自贸区谈判中,首次涉及以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模式开展服务贸易和投资谈判,这将在协定生效后两年内启动。另外,中韩还首次在自贸区谈判中涉及电子商务和地方合作内容,首次设立金融服务、电信服务单独章节等。
再观澳大利亚,近年来,澳大利亚政府致力于转变自身经济结构,促进与亚洲的贸易和投资合作,与亚洲国家建立自贸区便成为其重中之重。今年4月,阿博特在访问亚洲的短短4天行程中,先与日本就自由贸易谈判达成一项基本协议,后与韩国正式签署了韩澳自贸协定。阿博特对于加速自贸区建设的期望可见一斑。
中国与澳大利亚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澳大利亚希望通过自贸区建设,与中国在能源资源、采矿设备、教育及食品等重点领域增进合作。难怪阿博特曾顶着国内舆论压力,作出了“一年内和中国达成自由贸易协定”的“军令状”,并且借着此番习近平访澳的机会,与中国结束了近10年的FTA谈判车轮战。
根据谈判结果,在开放水平方面,澳大利亚对中国所有产品关税最终均降为零,中国对澳大利亚绝大多数产品关税最终降为零;在服务领域,彼此向对方做出涵盖众多部门、高质量的开放承诺。在投资领域,双方在协定生效日起相互给予最惠国待遇,同时大幅降低企业投资审查门槛,增加企业投资的市场准入机会。之前的可行性研究表明,中国和澳大利亚之间的自贸协定10年内可带来180亿美元的效益。
打好基础 为亚太自贸区谈判增加筹码
“之所以能够在两大自贸协定上取得较大突破,与APEC会议不无关系。在APEC会议前,各国都站在自身近期利益上考虑问题,造成谈判长时间拉锯的窘况。但今年在APEC会议上达成了建立亚太自贸区的共识,在此背景下,各国就会长远考虑问题,且欲赶在亚太自贸区建立之前和中国签订协议。”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加入《曼谷协定》到规划“一带一路”,再到筹备中韩、中澳自贸区,近年来,中国加大了开放力度,中韩、中澳自贸区结束谈判将是画龙点睛之笔,为中国进一步推进亚太自贸区谈判增加了筹码。
与韩澳FTA破冰前,在APEC会议上达成的推动实现亚太自贸区(FTAAP)共识令人印象深刻。中国WTO研究会常务理事何伟文认为,亚太自贸区不是凭空划定的,它的实质就是整合现有的各个自贸区。因此,如果现在自贸区的基础打得好,未来亚太自贸区的整合就会更顺利一些。
分析人士认为,从国际大背景来看,以WTO多哈回合谈判最终失败为标志,全球性多边经贸安排的拓展空间已经所剩无几,WTO等全球机制所能产生的红利正在褪色。于是,各国更多转向了“自由恋爱”式的区域性自由贸易安排,这就导致在国际上出现了多层级的经贸融合机制,全球贸易正掀起新的游戏规则。
同时,中国也抓紧强化现有的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并开拓新空间,不断推进双边、多边FTA。截至目前,中国的FTA多点开花,除了同周边亚洲国家,也和新西兰、智利、秘鲁等国签署了FTA。接下来,中国很可能在中韩FTA基础上完成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谈判。
白明也表示,以前在中日韩自贸区谈判上,日本一直积极性不高。鉴于从强势产业上日韩两国有很强的相似性,现在中国和韩国能就自由贸易协定达成一致,对日本也形成一定冲击,对中日韩自贸区谈判进程会起到倒逼作用。(静安)